上海股指配资
在固原市六盘山的山间河谷地带,一座座高标准的大棚鳞次栉比,万亩集中连片的的供港蔬菜基地,工人们忙碌在田间地头,采收西兰花、菜心、芥蓝等蔬菜。
在银川市贺兰县,各式冷凉蔬菜经过精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脱水菜干、即食沙拉和营养汤包,产业附加值提升近6倍。
在石嘴山市的绿色食品加工科技园,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与多个乡村紧密合作,每年吸纳大量季节性用工,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进入七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蔬菜大面积成熟上市,多彩多样的优质蔬菜源源不断登上全国人民餐桌,主供华南、华中、西南等地的夏淡蔬菜市场。
作为全区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宁夏持续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18至19日,2025年蔬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将在银川举行。大会以“科技兴蔬强产业,联商惠农促振兴”为主题,来自全国蔬菜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塞上湖城,研判产业发展新趋势,合力助推中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业
千米以上黄土高原的绿色馈赠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作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域,宁夏蔬菜生产条件优异,产出的蔬菜绿色优质,深受全国广大消费者欢迎。
在固原市西吉县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将水果西芹打包装箱。“我们的芹菜粗纤维含量比普通芹菜低得多,在上海超市一斤能卖到20多元”,该基地技术员说。
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穹顶(宁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蜜瓜基地里,大小匀称、网纹密布的蜜瓜即将成熟上市。得益于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产出的蜜瓜个大肉厚,耐储易运,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公司负责人楚鹏表示,通过“订单模式+跟踪服务”,已形成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格局,今年公司还新增了2000亩种植面积,总规模已达6500亩,预计今年产量在2.3万余吨,产值将超过2亿元。
长期以来,宁夏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大力实施多个“百万亩工程”,一座座大型智能温室、装配式日光温室、宜机化大跨度拱棚在全区各地拔地而起。
西瓜、口感番茄、樱桃番茄、辣椒、菜心、芹菜、芥蓝、黄花菜……在宁夏各地,多个特色单品面积持续扩大,呈集群发展态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大县。
目前,宁夏已实现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产销两旺的态势。数据显示,宁夏全区冷凉蔬菜的年播种面积突破300万亩,一产产值超240亿元,全区蔬菜外销率达70%,更远销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品牌产业
全链升级提质增效
走进贺兰县立岗镇的宁夏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对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另一边,冷库内通过快速抽检的菜心已整装待发,交接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后将被发往市场。
近年来,宁夏持续在蔬菜产业的全链条升级上下功夫。在推技术强内力上,持续实施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新建一大批蔬菜绿色标准园和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蚯蚓生物循环、“三零”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多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助力实现蔬菜产量、质量、效益三提升。
在拓销路提效力上,持续深化产销对接,自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邀请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目标市场知名企业来宁,体验产地环境,感受产品品质,发展订单生产、合作共建基地,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发展。
在抓项目添动力上,宁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集约项目和资金,新建一大批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大型智能现代化育苗中心,打造了多个净菜加工、精深加工示范县,预制菜产业试点县,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
在宁夏兴耘驿站蔬菜现代集配中心,一条集预冷、分拣、加工、包装、集散、检测、溯源、物流、销售等为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公司负责人介绍,瞄准大中城市的净菜需求,优化蔬菜销售方式,开展采后处理、分拣包装,通过“梳妆打扮”让蔬菜变为高端商品,以西兰花为例,经分拣包装后,市场售价高于同地区同品类0.8元/公斤以上。“走高端品牌路线,效益自然更好。”
“宁夏菜”的品牌不断唱响,更成为了高品质蔬菜的代名词。当前,“宁夏青”油菜热销上海,在上海西郊国际市场拥有定价权,售价较其它产区高20%~30%。“宁夏菜心”“宁夏黄花菜”占粤港澳大湾区夏季市场份额90%以上……
富民产业
政策护航联农带农
宁夏蔬菜高价值的背后,是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为推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宁夏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各地持续优化设施蔬菜、供港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四大产业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作物,促进产业稳步扩规,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加大新建设施、规模化蔬菜基地、冷链物流及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担保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蔬菜自然灾害、价格保险等方式,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推动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宁夏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加速补齐机械化种植、精深加工等短板,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让宁夏菜成为全国菜、全球菜。
在联农带农富农方面,宁夏持续创新优化机制,采取订单生产、基地共建、股份合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享等方式,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两个带头人、集配中心、产业园区等联农带农模式,发展订单生产150万亩以上,占播种面积的50%,带动农户超70万人参与蔬菜全产业链经营。
在固原市西吉县火集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带头创新“联产单干”模式,集中全村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户作业、统一销售,带动全村202户,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
从贺兰山下到六盘之巅,宁夏蔬菜产业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上海消费者选购“宁夏青”油菜时,当香港茶餐厅推出蚝油菜心、白灼菜心、彭阳辣椒炒饭时,宁夏这颗塞上明珠,正以“小蔬菜”持续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来源:南方农村报
撰文:张植宏
财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