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良好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氛围,丰富辖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7月12日晚7时,由大沙镇人民政府指导,大沙镇岗美村委会、文体协会主办的四会市大沙镇岗美村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正式拉开帷幕。
▲精彩节目拉开帷幕
比赛中,由辖区村民、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和基层工作者组成的14支球队列队出征。
线上线下超5万人次同步呐喊助威,球场旁夜市升腾的炊烟、文体综合楼里陈列的村史照片、荷韵亭拂过的晚风,共同酝酿出独属大沙的乡村盛宴。
球场之上,青春接力映初心
“传球!快攻!”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
首场对战的岗美村和富溪村球员们
迅速进入状态。
来自岗美村的“篮球双子星”——18岁的马荣业与21岁的马浩男配合默契,连续三届并肩征战的他们,早已通过篮球结下深厚友谊。看马荣业一个灵活变向撕开防线,马浩男便心领神会快步插上,一记精准传球后,篮球应声入网。这对年轻球员用实力诠释,乡村赛场同样能上演专业水准的精彩对决。
同样18岁的富溪队员梁智恒是第一次参赛,
却看不出半分怯场。
“今年村里报名人数剧增,为了公平,我们在村里组织了一场队员预选赛。智恒长手长脚的,在预选赛中脱颖而出,别人够不着的高空球,他轻轻一跳就能稳稳拿下,弥补了我们原先空中防卫不足的问题。”富溪村教练黄永乐这样评价梁智恒。
而场上指挥的岗美村教练马斌强,是三届村队的“掌舵人”。他带领球队蝉联前两届冠军,也见证着这支队伍从磕磕绊绊走向默契无间。最初参赛,不过是想多陪陪爱打球的儿子;如今,看着儿子马浩男从青涩小将蜕变为核心球员,看着马荣业、马冠晖这些球员暑假返村当起篮球教练,看着村里的孩子抱着篮球追着球员跑,他不禁感慨:“这早已不只是我们父子俩的事,是整个村子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
不同的青春轨迹在球场交汇,
在大沙这片热土上
完成着最生动的传承。
球场之外,乡韵交织展新颜
球场内的呐喊尚未停歇,
场外的热闹早已蔓延开来。
新落成的岗美文体综合楼里,展览室的照片墙串联起岗美村的变迁;舞蹈室里,准备上场的广场舞阿姨们对着镜子墙做最后的队形调整和演练;乒乓球室里,邻里间的即兴对决笑声不断,在小球的旋转跳跃中交流着彼此的日常与情谊。
▲岗美文体综合楼
▲岗美村展览室
转场“荷韵亭”观光区,晚风带着荷香扑面而来:满池荷花在灯光下摇曳,锦鲤追着光斑游动,曲桥台亭间,游人三两成群散步拍照,音乐喷泉的节奏与球场呐喊奇妙交融,将乡村夜晚的氛围不断推向高潮。
▲“荷韵亭”观光区
跟着人潮流动,
就到了“村BA”夜市区。
桔子汽水、政文龟鳖、百森饮料、蜂味源曲奇等大沙特色产品纷纷亮相,本地自制柠檬茶、手作糖水、雪糕车等乡村小吃琳琅满目,征兵动员、法律科普、禁毒宣传等“村BA特供”宣传摊位为村民送上各类实用知识“大礼包”。
流动志愿者们穿梭在球场为现场提供引导、秩序维护和应急服务,治安警察在各摊位往返巡查治安,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摊主的吆喝声、观众的欢呼声、工作人员的交谈声,各类人群人声在岗美交织拧成一首热闹非凡的大沙乡村交响乐。
一场球赛,
让岗美的文化、自然与烟火气紧紧相连,
绘就出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一颗小小篮球,
让辖区居民、周边群众凝聚在一起,
将大沙的乡村夜晚彻底“盘活”。
小小赛事,承载梦想照振兴
从三年前的简易场地到如今的标准球场,从最初单一的篮球赛到集逛馆、赏荷、购物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岗美“村BA”的变迁,正是“百千万工程”在大沙镇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这场没有职业球员、没有高额奖金的赛事,为何能牵动万千人心?答案藏在球员“为村争光”的呐喊里,藏在观众“不分输赢”的欢呼里,更藏在因体育而焕发的乡村新活力里。
随着首场比赛哨声落下,
岗美队凭借更稳定的防守和默契的配合,
获得首场胜利。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
大沙镇14支球队将在这片球场轮番上阵,
进行一场场未完待续的较量:
7月13日,00后教练潘日昇带领的江民村队
将带来怎样的惊喜布局?
23日,村美村队与陈冲村队的“新老对决”
(两队平均年龄相差12岁)
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再加上8月初四分之一决赛的悬念
——这些早已让乡亲们满心期待。
对于更多人来说,
“村BA”的意义早已超越胜负,
而是乡村文化的展台,
是乡愁记忆的载体,
更是乡村振兴的缩影。
从热血拼杀到乡韵慢品,
大沙总有惊喜等着你。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
让我们共同见证更多的精彩瞬间,
一起用更响亮的欢呼声点燃乡村的热爱!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大沙镇人民政府(通讯员:郑舒莉)
摄影丨江绮微、陈绍升、胡芷昕(实习)
编辑丨邝绮璇
责编丨卢 静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四会发布” 上海股指配资
财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