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徐志摩的葬礼上发生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一位女性闯入现场,坚持要为徐志摩更换寿衣,要求将传统的中式寿衣换成西式的。这时,另一位女性突然出现正版炒股软件,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说了不算。”她说完这句话后便转身离去。这两位女性分别是谁?她们和徐志摩又有什么关系?
回到1915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安排了与徐志摩的婚事。当时,徐志摩还没有见过张幼仪,便与她结婚,成为了这位名门闺秀的丈夫。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徐志摩对张幼仪从未有过真正的情感,他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竟然冷嘲热讽地称她为“乡下来的土包子”。婚后的日子里,徐志摩对妻子始终冷淡,履行婚姻责任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父母的期望。
展开剩余84%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了长子阿欢,但徐志摩依然没有心思照顾家庭,随即赴美留学,之后又去了英国。在伦敦,他遇到了林徽因,两人深深相爱,过了一段浪漫的日子。随着林徽因得知徐志摩已婚,她心情复杂地回国。而徐志摩为了追回林徽因,提出了离婚,张幼仪在绝望中同意了离婚协议。那时她正怀有身孕,但不久后因多种原因,她的孩子夭折了。
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张幼仪沉浸在悲痛中一段时间,但她很快恢复过来,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她进入了裴斯塔洛齐学院,专心学习幼儿教育。学成后,她回国创办了云裳公司,并执掌了上海女子储蓄银行,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令人感动的是,她依然如亲生女儿般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尽心尽力抚养着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
而徐志摩在回国后,遇到了陆小曼。当时,陆小曼也有婚姻,但她与徐志摩相爱后,选择了离婚,并与徐志摩结婚。初期,徐志摩的父母对陆小曼心存不满,但两人的婚姻生活却显得浪漫而温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小曼变得越来越娇惯、懒散,徐志摩也开始一味迁就她,尽管他常常尝试劝她改掉不良习惯,却未见效果。徐志摩的父亲对陆小曼的态度也越来越不满,最终,徐志摩与父亲彻底断绝了经济关系,开始在多所大学兼职讲课,并写诗赚取稿费。
1930年秋,徐志摩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受邀到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并且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也担任了教授,以此来维持生计。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徐志摩在上海与北京两地往返忙碌不已。
1931年11月20日的那一刻,命运对徐志摩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当晚,一架载着乘客和邮件的飞机从南京起飞,前往北京。飞机在经过济南时遭遇了浓雾,飞行员尝试降低高度,却不幸与一座山撞击,机身爆炸起火。徐志摩在这场空难中不幸丧生,享年仅35岁。
那时的张幼仪还未得知这个消息。11月20日深夜,张幼仪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看到家中的女佣带来了一封急电,竟然是关于徐志摩的消息——飞机失事,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张幼仪难以置信,电报本应送到徐志摩现任妻子陆小曼手中,怎么会送到她这里呢?
原来,陆小曼收到消息后不相信徐志摩的死讯,她拒绝接收电报,也不愿意前去认领遗体。张幼仪见状,不解陆小曼为何如此冷漠,于是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徐积锴去认领父亲的遗体。徐积锴当时只有13岁,这个沉重的任务无疑让他痛苦不堪。于是,张幼仪求助于弟弟张禹九,带着徐积锴一同前往。
徐志摩的遗体因飞机事故遭到严重破坏,身体多处残缺。张幼仪和弟弟一起小心翼翼地处理遗体,最终将徐志摩的遗体送回上海。尽管已是尸骨累累,张幼仪依然细心为他整理遗容,尽力让他在最后一程中得以安宁。
葬礼当天,陆小曼终于在朋友的扶持下前来吊唁,但她却提出要为徐志摩更换寿衣,坚称徐志摩生前不喜欢传统的中式寿衣,应该换成西式的。张幼仪见状,愤怒地反驳:“你说了不算!”这一句话,像是一记警钟,提醒陆小曼,她始终不被身边的亲友和徐志摩的家人所支持。陆小曼的行为激起了在场人们的非议,大家认为她过于自私、放纵,甚至摧毁了徐志摩的生活。
最终,徐志摩依然穿着黑色的中式寿衣,躺在定制的中式棺材里,按照传统仪式被安葬在老家硖石。
徐志摩的死,不仅让人惋惜,更让人深思。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徐志摩尽管收入不菲,但家庭的开销依然沉重。陆小曼从小生活优渥,养成了挥霍无度的习惯,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徐志摩的多次奔波和劳累,最终为他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而张幼仪,无论如何曾经伤心,也始终为他操办了体面的葬礼,最后送他最后一程。
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在一切中承担了起了照顾和处理的责任,而陆小曼却没有做出多少实际的贡献,反而在他去世后与翁端午同居,这一切都让人唏嘘不已。
你认为这些复杂的情感和行为,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的隐情呢?
发布于:天津市财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